關於並不是有錢就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的教育理念闡述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處涉及,畢竟物質基礎在複雜系統中能夠有效運行的條件絕不是由單一要素決定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為條件才能達成某種目標的。所以家庭的經濟條件也只是孩子實現教育成功的一個基礎要素,但一定不是決定性要素,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一定不要把太多的情緒和精力放到糾結於家庭的財政狀況層面上,這樣做除非不能幫助吸引更多的財富的到來,更嚴重的還會時時刻刻影響到孩子的教育成長以及心理成長。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很多場合和文章中一直提及此類問題的原因。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普通家庭在意識上有所期待,有些許信心,有所新的認知,更希望這些家庭首先能夠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且一定要有相信自己家庭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堅定信念。
我們相信雖然處於底層的家庭面臨的教育問題確實很多很雜也很難解決,但換個角度看,正因為很多很雜,所以一旦父母意識到並且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就會有很大的改觀,這個道理等同於孩子們在學習成績上的進步,及格分數往80分努力是相對容易的,但95分往滿分努力就比較費勁了。同時這個很難解決指的並不是問題本身在技術上難以解決,而是相較於那些上層家庭,底層的父母們在教育背景、成長經歷、認知水平、方法實操技能應用、視野格局、配合度等方面都沒有什麼優勢,從時間、精力、成本等多方面都需要消耗更多才能達到教育的預期,但並不是不可為或不可能。所以只要底層的父母們能夠從多方面調整思維角度、擺正心態、肯下功夫還是能最終幫助孩子實現教育成功的,並非大家想像得那麼無助和悲觀。
那麼拋開物質條件的供給,底層父母可以提供給孩子們哪些裝備來幫助他們實現教育成功呢?
父母的穩定情緒以及努力為孩子構建一個相對和諧的家庭環境仔細想想,這兩樣內容並非能用金錢購買才能獲得,但它們卻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且能夠保障他們達到教育成功的必備「東西」,而且不只是對孩子,即使對於整個家庭的成長發展來說都至關重要。大部分普通家庭會把更多的目光聚焦於孩子的學業成績上,但他們卻會往往忽略成績目標達成的背後卻是需要能夠擁有一對情緒穩定、包容肯定、積極樂觀的父母以及他們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的一個比較和諧的家庭環境。
從很多對於學困生的調查數據看,導致他們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之一便是父母雙方的關係緊張、暴力相向以及基於父母惡劣關係之上的令孩子們窒息的家庭氛圍,但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有好有壞的。在父母惡劣關係的伴隨下孩子們逐漸長大,與之同步產生的還有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成長教育問題,最遺憾的莫過於以成人這輩子都不願看見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虐人虐動物,殺人殺動物,或者是被虐被殺。
其實從孩子們內心感覺,對於物質條件的好壞是很難能夠做到清晰感知的,也就是不太在乎,但對於父母的好壞以及家庭的感覺卻是非常敏感且準確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說服更多外出打工賺錢的父母必須在有此意識的第一時間需要回到孩子身邊的重要原因,生活的艱苦比起未來有可能因失去父母的陪伴而面臨自我毀滅的孩子似乎並不算什麼事,何況這種艱苦只是暫時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夠算清楚這本生活的賬,用18年的真誠陪伴來換得孩子未來80年的幸福成長其實才是明智的選擇。
從孩子的成長角度看,父母是自己生命的來源,家庭則是自己現在及未來的力量源泉,如果父母和家庭給自己帶來困擾,那麼也就等同於認為自己以及自己的現狀和未來是糟糕的。雖然說以孩子們的年齡他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這種遷移帶給自己的痛苦,但這種痛苦確實是孩子們此時此刻全身所有細胞都在經受的。
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中就有一條:當夫妻雙方不小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或其它不好的事情時,一定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找機會給孩子講清楚:「爸媽剛才發生的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和孩子你沒有一點兒關係,不是孩子你的錯,不管發生什麼,爸媽都愛你」。這就是為了打消孩子心目中會不自覺地做遷移,認為爸媽生氣動武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不夠好。所以我們經常能發現很多孩子很有眼力勁地去哄父母開心就會說:「媽媽不要生氣了/傷心了,寶貝會乖乖聽話」諸如此類的,如果孩子這樣說,就要小心應對了!
另外當孩子看到父母的情緒炸裂、崩潰時,或者回到家感受不到父母雙方溫暖的愛時,腦袋裡負責情緒感知的神經就會立刻處於備戰狀態,同時會激起身體所有系統也處於緊張狀態,而這種狀態是會嚴重影響孩子生理各項機能健康發育的。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在孩子身體發育期間,儘可能不要讓其被動接受一些負面的情緒、事件、環境的原因,除了短期內為孩子的健康考慮外,也會擔心對孩子成人後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換句話說此刻的情緒失控影響的不僅是當下,還有未來的未來。
當孩子進入學齡時期後,更是需要父母能夠修鍊好情緒這一關,不論是陪孩子寫作業還是關乎學習、生活的一切父母都不能隨意開啟情緒模式來解決一切問題。這樣做只會讓事情本身越來越糟,讓親子雙方關係更緊張,身體素質更差。其實成人們可以回想下,當自己近來壓力大,事情多且不順時就會情緒不好,而當情緒不好時也會特容易成為易感人群,這可以很好地詮釋「禍不單行」這個成語了。所以當父母用情緒化的方式去和孩子說學習、說作業、說所有問題實際是搬起石頭砸自己和孩子的腳,無一倖免。
對於父母來說,即使拋開孩子的問題,對於自己的工作、團隊、合作者、生活等方方面面也會因為情緒的問題而搞砸吧,而且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用一個壞情緒打出去,可能當下看似出氣了,但過不了多久生活就會用不知道幾個壞事件來打回到你身上。這可能也很好地詮釋了「以德報怨」這種生活態度吧。所以無論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請父母們好好修鍊情緒這本秘籍,這真的可以稱作武林秘籍了,保你健康、保你青春、保你孩子的未來。
父母積極的處事態度以及面對困境可以實施的有效行為對於積極的處事態度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很難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這是個問題。這不僅需要個體持續的努力和自我成長也需要夫妻雙方通過技巧性的互動來完成。比如當爸爸在工作中遭遇困境時,媽媽就需要敏感地意識到且立刻收起往日的啰嗦和任性,給予爸爸適度的思考空間不去打擾,只把家人的生活起居與活動安排好為先,如果女性有足夠的能力,才能與爸爸討論事情本身給予幫助。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爸爸這方,遇到工作上的事是不大喜歡讓家人知道的,一來怕家人擔心,二來確實也幫不上什麼忙,三來作為男人的自尊心也佔了上風。不過每對夫妻能夠相守到老都是一起經歷過艱辛的,各自也有各自的方法和態度,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也都是在不斷地磨練中跌跌撞撞地相攜前行而已,可能年輕時會有爭吵、消極,但看多了,見多了,成長了就會有所不同——生活總要積極。這裡想說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自身的成長和變化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他們的未來也會經歷生活的一切,為了保護而去掩蓋可能並不是真的對孩子負責。
無論前情如何,當我們面對生活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時,除了短暫的情緒宣洩,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可實行的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關鍵,這應該是個體的一項能力訓練了,不是每個人天生都可以做到的,但在越挫越勇的人生路上就會逐漸掌握這種能力。無論從商業大佬還是人生贏家都普遍具備這種能力——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是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陷入情緒爭鬥中。這個過程也是需要孩子能夠看到的。
其實從孩子可以坐立時,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的能力訓練了。但我們在成人堆里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面對問題時的第一反應是情緒而不會首先想辦法解決,這個差別就來源於個體兒時的成長訓練。其實仔細回憶下,作為擁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類幾乎都是時刻處於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循環模式下,只是問題本身有大小之分、難易之分、繁簡之分而已。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一直希望從孩子出生時父母就能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示範的教育成長內容。無論是對於當下遊戲過程中的任務完成,還是學齡階段學業問題的應對,以及未來人生路上重重挑戰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所以必須從此刻開始。
父母堅毅的性格以及生活點滴中透出的勤勞品質關於性格品質方面,照目前國內的教育體制來看,還是會寄希望於實施家庭教育的父母身上,而不能過分依賴於學校教育。實話講,目前國內學生的課業負擔是非常重的,單純的知識性學習已經給很多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雖然說國家想通過各種教育改革來完成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目標,但這卻是比較長的路,而事實是孩子們正在快速地長大,是否能夠及時受益很難講,畢竟地區間的教育差異、教育資源、師資質量等這些硬貨不是一下子都能解決的。
所以在這個過渡時期,素質教育的很多內容會無形中壓給家庭自己來解決。不過從科學教育的角度看,這些內容能夠回歸家庭教育的實施來完成卻是極好的,家庭擁有著學校和老師都不具備的優勢,比如事件的真實性,比如家庭成員的真情流露,比如家庭生活的豐富多元,這些都是學校和老師無法真實地進行課堂展現的。而且父母相對老師來說能夠更加連貫地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即使出現問題也會基於對於孩子過去生活的了解而去更加有效地解決。
通常我們希望孩子們在青春期之前完成對於性格品質的基礎塑造,更希望在12年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能夠做到身體力行和榜樣示範。這種個體內在的高層次心理發展一定是需要家庭作為其養分來源的生長環境的,如果這個基礎環境足夠適宜,那麼孩子增生出來的內在力量才足以去打敗未來外在的各種巨獸,更是確保他們在未來的世界中平安幸福生活的力量和勇氣來源。
比如堅毅,大家可以在中文版的《grit》中獲得巨大的能量和信念,這裡就不做贅述了。關於勤勞,這裡要糾正父母們的一個錯誤意識,那就是在不久的AI時代里,人類就不需要過多地幹活了,所以現在的孩子懶點無所謂,這是大錯特錯的。我們應該意識到勤勞背後的意義,而非其表現的形式。如果沒有兒時的各種勤快勞動的鍛煉,孩子也就沒辦法把勤勞這種品質深深地融入到血液中,而未來的生活中勤勞的表現並不會單單是幹家務,可能是在不斷地動手過程中突然理清了思路,突然有了一個新的idea,突然解開了被卡殼的結,還有人會用來整理好心情。所以對於孩子很多方面的培養和塑造希望父母們能夠更深入、更長遠地去思考。
結語We'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這是《少年的你》中陳念英文課本上手寫的一句話。無論是成人世界中的大家,還是正在成長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希望我們不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都有此信念,世界那麼大,可能個體的力量太小無法改變,但至少可以先從自己做起,只有當自己活得足夠好,才有力量去改變世界。這也是希望父母們能夠早早地在孩子內心中種下的一顆善良種子,相信未來可以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雖然家境堪憂,但父母給予的這些足以讓我有勇氣挑戰未來
關於並不是有錢就能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的教育理念闡述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處涉及,畢竟物質基礎在複雜系統中能夠有效運行的條件絕不是由單一要素決定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為條件才能達成某種目標的。所以家庭的經濟條件也只是孩子實現教育成功的一個基礎要素,但一定不是決定性要素,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一定不要把太多的情緒和精力放到糾結於家庭的財政狀況層面上,這樣做除非不能幫助吸引更多的財富的到來,更嚴重的還會時時刻刻影響到孩子的教育成長以及心理成長。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很多場合和文章中一直提及此類問題的原因。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普通家庭在意識上有所期待,有些許信心,有所新的認知,更希望這些家庭首先能夠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且一定要有相信自己家庭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堅定信念。
我們相信雖然處於底層的家庭面臨的教育問題確實很多很雜也很難解決,但換個角度看,正因為很多很雜,所以一旦父母意識到並且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就會有很大的改觀,這個道理等同於孩子們在學習成績上的進步,及格分數往80分努力是相對容易的,但95分往滿分努力就比較費勁了。同時這個很難解決指的並不是問題本身在技術上難以解決,而是相較於那些上層家庭,底層的父母們在教育背景、成長經歷、認知水平、方法實操技能應用、視野格局、配合度等方面都沒有什麼優勢,從時間、精力、成本等多方面都需要消耗更多才能達到教育的預期,但並不是不可為或不可能。所以只要底層的父母們能夠從多方面調整思維角度、擺正心態、肯下功夫還是能最終幫助孩子實現教育成功的,並非大家想像得那麼無助和悲觀。
那麼拋開物質條件的供給,底層父母可以提供給孩子們哪些裝備來幫助他們實現教育成功呢?
父母的穩定情緒以及努力為孩子構建一個相對和諧的家庭環境
仔細想想,這兩樣內容並非能用金錢購買才能獲得,但它們卻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且能夠保障他們達到教育成功的必備「東西」,而且不只是對孩子,即使對於整個家庭的成長發展來說都至關重要。大部分普通家庭會把更多的目光聚焦於孩子的學業成績上,但他們卻會往往忽略成績目標達成的背後卻是需要能夠擁有一對情緒穩定、包容肯定、積極樂觀的父母以及他們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的一個比較和諧的家庭環境。
從很多對於學困生的調查數據看,導致他們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之一便是父母雙方的關係緊張、暴力相向以及基於父母惡劣關係之上的令孩子們窒息的家庭氛圍,但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有好有壞的。在父母惡劣關係的伴隨下孩子們逐漸長大,與之同步產生的還有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成長教育問題,最遺憾的莫過於以成人這輩子都不願看見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虐人虐動物,殺人殺動物,或者是被虐被殺。
其實從孩子們內心感覺,對於物質條件的好壞是很難能夠做到清晰感知的,也就是不太在乎,但對於父母的好壞以及家庭的感覺卻是非常敏感且準確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說服更多外出打工賺錢的父母必須在有此意識的第一時間需要回到孩子身邊的重要原因,生活的艱苦比起未來有可能因失去父母的陪伴而面臨自我毀滅的孩子似乎並不算什麼事,何況這種艱苦只是暫時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夠算清楚這本生活的賬,用18年的真誠陪伴來換得孩子未來80年的幸福成長其實才是明智的選擇。
從孩子的成長角度看,父母是自己生命的來源,家庭則是自己現在及未來的力量源泉,如果父母和家庭給自己帶來困擾,那麼也就等同於認為自己以及自己的現狀和未來是糟糕的。雖然說以孩子們的年齡他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這種遷移帶給自己的痛苦,但這種痛苦確實是孩子們此時此刻全身所有細胞都在經受的。
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中就有一條:當夫妻雙方不小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或其它不好的事情時,一定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找機會給孩子講清楚:「爸媽剛才發生的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和孩子你沒有一點兒關係,不是孩子你的錯,不管發生什麼,爸媽都愛你」。這就是為了打消孩子心目中會不自覺地做遷移,認為爸媽生氣動武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不夠好。所以我們經常能發現很多孩子很有眼力勁地去哄父母開心就會說:「媽媽不要生氣了/傷心了,寶貝會乖乖聽話」諸如此類的,如果孩子這樣說,就要小心應對了!
另外當孩子看到父母的情緒炸裂、崩潰時,或者回到家感受不到父母雙方溫暖的愛時,腦袋裡負責情緒感知的神經就會立刻處於備戰狀態,同時會激起身體所有系統也處於緊張狀態,而這種狀態是會嚴重影響孩子生理各項機能健康發育的。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在孩子身體發育期間,儘可能不要讓其被動接受一些負面的情緒、事件、環境的原因,除了短期內為孩子的健康考慮外,也會擔心對孩子成人後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換句話說此刻的情緒失控影響的不僅是當下,還有未來的未來。
當孩子進入學齡時期後,更是需要父母能夠修鍊好情緒這一關,不論是陪孩子寫作業還是關乎學習、生活的一切父母都不能隨意開啟情緒模式來解決一切問題。這樣做只會讓事情本身越來越糟,讓親子雙方關係更緊張,身體素質更差。其實成人們可以回想下,當自己近來壓力大,事情多且不順時就會情緒不好,而當情緒不好時也會特容易成為易感人群,這可以很好地詮釋「禍不單行」這個成語了。所以當父母用情緒化的方式去和孩子說學習、說作業、說所有問題實際是搬起石頭砸自己和孩子的腳,無一倖免。
對於父母來說,即使拋開孩子的問題,對於自己的工作、團隊、合作者、生活等方方面面也會因為情緒的問題而搞砸吧,而且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用一個壞情緒打出去,可能當下看似出氣了,但過不了多久生活就會用不知道幾個壞事件來打回到你身上。這可能也很好地詮釋了「以德報怨」這種生活態度吧。所以無論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請父母們好好修鍊情緒這本秘籍,這真的可以稱作武林秘籍了,保你健康、保你青春、保你孩子的未來。
父母積極的處事態度以及面對困境可以實施的有效行為
對於積極的處事態度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很難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這是個問題。這不僅需要個體持續的努力和自我成長也需要夫妻雙方通過技巧性的互動來完成。比如當爸爸在工作中遭遇困境時,媽媽就需要敏感地意識到且立刻收起往日的啰嗦和任性,給予爸爸適度的思考空間不去打擾,只把家人的生活起居與活動安排好為先,如果女性有足夠的能力,才能與爸爸討論事情本身給予幫助。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爸爸這方,遇到工作上的事是不大喜歡讓家人知道的,一來怕家人擔心,二來確實也幫不上什麼忙,三來作為男人的自尊心也佔了上風。不過每對夫妻能夠相守到老都是一起經歷過艱辛的,各自也有各自的方法和態度,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也都是在不斷地磨練中跌跌撞撞地相攜前行而已,可能年輕時會有爭吵、消極,但看多了,見多了,成長了就會有所不同——生活總要積極。這裡想說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自身的成長和變化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他們的未來也會經歷生活的一切,為了保護而去掩蓋可能並不是真的對孩子負責。
無論前情如何,當我們面對生活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時,除了短暫的情緒宣洩,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可實行的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關鍵,這應該是個體的一項能力訓練了,不是每個人天生都可以做到的,但在越挫越勇的人生路上就會逐漸掌握這種能力。無論從商業大佬還是人生贏家都普遍具備這種能力——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是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陷入情緒爭鬥中。這個過程也是需要孩子能夠看到的。
其實從孩子可以坐立時,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的能力訓練了。但我們在成人堆里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面對問題時的第一反應是情緒而不會首先想辦法解決,這個差別就來源於個體兒時的成長訓練。其實仔細回憶下,作為擁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類幾乎都是時刻處於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循環模式下,只是問題本身有大小之分、難易之分、繁簡之分而已。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一直希望從孩子出生時父母就能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示範的教育成長內容。無論是對於當下遊戲過程中的任務完成,還是學齡階段學業問題的應對,以及未來人生路上重重挑戰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所以必須從此刻開始。
父母堅毅的性格以及生活點滴中透出的勤勞品質
關於性格品質方面,照目前國內的教育體制來看,還是會寄希望於實施家庭教育的父母身上,而不能過分依賴於學校教育。實話講,目前國內學生的課業負擔是非常重的,單純的知識性學習已經給很多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雖然說國家想通過各種教育改革來完成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目標,但這卻是比較長的路,而事實是孩子們正在快速地長大,是否能夠及時受益很難講,畢竟地區間的教育差異、教育資源、師資質量等這些硬貨不是一下子都能解決的。
所以在這個過渡時期,素質教育的很多內容會無形中壓給家庭自己來解決。不過從科學教育的角度看,這些內容能夠回歸家庭教育的實施來完成卻是極好的,家庭擁有著學校和老師都不具備的優勢,比如事件的真實性,比如家庭成員的真情流露,比如家庭生活的豐富多元,這些都是學校和老師無法真實地進行課堂展現的。而且父母相對老師來說能夠更加連貫地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即使出現問題也會基於對於孩子過去生活的了解而去更加有效地解決。
通常我們希望孩子們在青春期之前完成對於性格品質的基礎塑造,更希望在12年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能夠做到身體力行和榜樣示範。這種個體內在的高層次心理發展一定是需要家庭作為其養分來源的生長環境的,如果這個基礎環境足夠適宜,那麼孩子增生出來的內在力量才足以去打敗未來外在的各種巨獸,更是確保他們在未來的世界中平安幸福生活的力量和勇氣來源。
比如堅毅,大家可以在中文版的《grit》中獲得巨大的能量和信念,這裡就不做贅述了。關於勤勞,這裡要糾正父母們的一個錯誤意識,那就是在不久的AI時代里,人類就不需要過多地幹活了,所以現在的孩子懶點無所謂,這是大錯特錯的。我們應該意識到勤勞背後的意義,而非其表現的形式。如果沒有兒時的各種勤快勞動的鍛煉,孩子也就沒辦法把勤勞這種品質深深地融入到血液中,而未來的生活中勤勞的表現並不會單單是幹家務,可能是在不斷地動手過程中突然理清了思路,突然有了一個新的idea,突然解開了被卡殼的結,還有人會用來整理好心情。所以對於孩子很多方面的培養和塑造希望父母們能夠更深入、更長遠地去思考。
結語
We'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這是《少年的你》中陳念英文課本上手寫的一句話。無論是成人世界中的大家,還是正在成長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希望我們不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都有此信念,世界那麼大,可能個體的力量太小無法改變,但至少可以先從自己做起,只有當自己活得足夠好,才有力量去改變世界。這也是希望父母們能夠早早地在孩子內心中種下的一顆善良種子,相信未來可以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